日出东方,山河烂漫;星霜荏苒,居诸不息;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川流不息,教育的征程漫漫前路、迎风破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要坚持躬耕教坛,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笃行不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些都为我们在教育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做什么样的教师指明了方向。
立师德,明月入怀,杏雨沐身。
师者,以德而耕,拾获山河;师者,清正廉洁,守护教育净土;师者,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师者,如泽如炬,虽微致远。师者匠心,止于至善。正人先正己,为师先为人。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学。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高才能为师,学高才能为范。教师必须德才兼备,与美善为邻,只有在人格品质、专业素养上能为人表率者才可以称之为大先生,才能真正担当起塑造每一个个体的责任。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实现育人理想,张桂梅四处奔波、风餐露宿,终于创办华坪女子高中。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架桥,我们广大青年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坚持不懈;坚持艰苦奋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迎难而上;坚守初心不变,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心劲无私奉献。浩瀚星河,征途不易。“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一路荆棘一路繁花,赓续初心立德树人。献身教育、躬耕杏坛是我们不变的誓言,我们要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去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品格。
传师道,追风赶月,心有山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努力做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经师”,还要努力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人师”。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能力与重要法宝。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形象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就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我们新时代的老师要继承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把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文明谋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纵时光流逝,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日月同光。为人之师,当以爱铸师道,一生敬仰“大先生”,一生学做“大先生”,承先生之志,奏响新时代华章。
铸师魂,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是爱人的事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情者,莫先乎爱。最有力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爱与情感的投入,在春风化雨中,润物细无声。山登绝顶我为峰,莫管风逐秀林木。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容颜憔悴,我们都要用爱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强调: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爱是有温度的,爱也像星星一样充满光芒,不仅可以温暖自己,还能给他人指明方向。作为教师,我们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只有走进学生,给予他们爱与尊严,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报之以李。
一个迈向伟大复兴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梅贻琦先生有言,所谓大学也,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也是品行之师。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寄予“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的殷殷期许。
党的二十大报告凝聚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期待,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高瞻远瞩、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思想高屋建瓴,情怀深厚绵长,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回首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新征程。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沐浴着党的二十大光辉,中国这艘巨轮必将破浪向前,行稳致远。回首来时路,几多风雨,几多壮志,几多辉煌。眺望前方,险滩和暗礁横亘,光荣与梦想交汇。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走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我们信心十足、精气神十足。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不负其时,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忘育人初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党旗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高高飘扬!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党的二十大”之东风,开创教育事业新征程,继续助力教育发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今天的中国,东风浩荡,气象万千;今天的中国,意气风发,信心满怀,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力军;今天的中国教师,正奋力成为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逐梦人,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大国良师”。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一切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赴一路荆棘、赏一路繁花、择一业坚守、终一生职责,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这将会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让我们胸怀全局、立足实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续写教育复兴的壮丽诗篇。
Copyright © 1998-202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10028号-3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政编码:221116 联系我们:0516-83996362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